學校地址: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350號
咨詢電話 :021-62370867
一鍬一擔,見證無聲的守護:逐光公益社走進武警英雄連隊
發布日期:2025-10-13 15:13:20
銘記歷史,是為了更好地守護當下與未來;致敬英雄,是為了讓青春更有擔當。9月18日,“九 · 一八”事變94周年之際,我校逐光公益社組織同學們走進上海武警英雄連隊,近距離感受軍人們的日常作風與精神力量。以下為逐光公益社社長、23級西語班錢元元同學的參觀感想。
今天是9月18日,也是“九·一八”事變94周年,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銘記的日子。勿忘歷史,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。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,我們逐光公益社拜訪了上海武警英雄連隊。
帶隊迎接我們的是一位身著軍裝,笑容靦腆的年輕軍官,我們稱他“何排長”。他沒有先介紹宏大的口號或是厚重的歷史,而是帶我們走進連隊那些日常的細節:床頭棱角分明如“豆腐塊”的軍被、一塵不染的閱覽室、飄著飯菜香氣的食堂。他說,紀律不是束縛,而是融進呼吸的習慣;真正的強大,往往始于對平凡日常的極致專注。

跟隨何排長拾級而上,一面臨墻靜默而立,卻仿佛蓄積著千鈞之力。一側,是筆力剛勁的軍戒格言——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“忠誠于黨,熱愛人民”……每一筆都如鐵水澆鑄,透出不可動搖的意志;另一側,則密密麻麻鐫刻著功勛戰士的姓名,每一個名字背后,都承載著一段熱血篇章。
有同學輕聲念出其中一個,站在一旁的李班長眼中瞬間泛起光彩。他講述起那位戰士的事跡:某個深夜,緊急通知傳來,綁匪劫持人質,他帶隊出擊,周密部署,最終人質毫發無傷。這面墻,是一部用姓名與功勛寫成的無聲史冊,莊嚴、肅穆,令人敬仰。

而真正讓歷史褪去遙遠感、讓感動悄然漫上心頭的,是接下來的榮譽室。這里沒有璀璨的金銀獎章,陳列的盡是些樸實無華的“舊物”。在溫柔的燈光下,它們靜默不語,卻仿佛自帶敘事的磁場。
令我印象最深的,其一是一把靜靜躺在玻璃柜中、銹跡斑斑的鐵鍬。它見證的是2008年那場特大雪災。道路被封,積雪成山,僅靠環衛工人已力不從心。天未亮,戰士們便自發集結,手持鐵鍬,踏碎晨霜,一鏟一鏟為百姓清出暢通之路。其二,是一根扁擔。那是勞動模范楊懷遠慰問部隊時所贈,意在讓軍人時刻銘記“為人民服務”的本色。

這些物件不說話,卻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具分量。它們讓我明白,英雄不是遙遠的符號,強大也不必張揚喧囂。真正的力量,就藏在這一鍬一擔的堅守之中,藏在日復一日的自律與奉獻里。步出榮譽室,那份肅穆已沉淀心底;而那把鐵鍬、那根扁擔,仿佛仍在無聲地訴說——關于責任,關于傳承,關于一種沉默而溫暖的力量。這也再次印證,我們眼前的萬家燈火,背后都是他們無聲的堅守。
此次逐光公益社自發組織走進上海武警英雄連隊的活動,是我校長期深耕德育、注重培育學生自主意識與責任擔當的生動成果。一直以來,學校始終堅持“德育不止于說教,更在于喚醒自覺”的理念,通過搭建多元平臺、鼓勵社團自主實踐,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感知責任、體悟精神。
在這次參觀中,學生展現出的自主思考與情感共鳴,正是學校多年來“把主動權交給學生”的德育思路落地稍微體現。我們相信,當學生從“被動接受者”轉變為“主動組織者、積極感悟者”,對責任、奉獻與家國情懷的理解,才會更深刻、更持久。
未來,學校將繼續為學生搭建自主實踐的舞臺,讓更多社團在德育浸潤下主動生長、積極行動,讓青春的擔當在自主探索中愈發堅定,讓成長的力量在實踐感悟中不斷積蓄。